前言 – 股票與債券關係
在一般常見的投資人資產配置中,可以到看80/20,60/40等等的股債配置比例,最根本的原因是股票與債券的風險屬性不同,股票風險高,而債券風險低,因此投資人傾向把債券作為避險手段之一。讀者可以參考先前提到的CNN恐懼與貪婪指數背後其中的一個市場指標避風港需求(Safe Haven Demand)就是在說明股票與債券之間的價格波動存在這層“負”相關性。
近期人氣很高的youtuber財經主播游庭澔也常在直播節目上分享關於股債配置的想法,簡單的說就是當股票市場下跌時,此時債券價格上漲,可以順勢調節債券換取股票市場抄底的資金,反之當股票市場上漲時,債券價格下跌,則可以調節股票來購入債券,隨著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也會隨之提升,而成為市場上理想的資金配置手段。
讓股債配置失靈的股債雙殺
看似無敵的股債配置資金永動機卻也有失靈的時候,也就是當投資市場發生股債雙殺的時候。距離我寫文章時,最近的一次股債雙殺就發生在2025/04/09左右,當時國際情勢動盪在川普在所謂的「解放日」的演講上拿出各國稅率表後,再加上當時市場上盛傳中國會因應關稅戰而拋售美債,導致全球股市與債市都集體下挫,由此可知,此次的發生股債雙殺是由於外部性事件衝擊導致投資人對於未來缺乏信心而出現的短期波動。

除了短期波動的股債雙殺,有時也會出現較長周期的股債雙殺,通常就是當市場上出現資金緊縮與流動性問題時發生,最近的例子是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為針對當時通膨失控而採取的一連串縮表與升息的作為,這次的股債雙殺週期長達半年以上,當時投資人面臨的是數十年未見的大通膨以及全球資金大放水與為期十年有餘的低利率時代的終結,因而導致了此次史詩級的股債雙殺。

結語
股債配置是常見的投資人資金的配置模式,雖然市場上會有股債雙殺的情況發生,不過股債雙殺仍是屬於罕見現象,投資人不必過度慌張,大部分的時候股票與債券的價格仍存在“負”相關性。
從本文中所描述的兩個近期發生的股債雙殺可以看出,通常是當市場上發生一些令投資人對於未來充滿不安以及市場充滿不確定的外部性事件時,抑或是市場上資金減少以及出現流動性風險時較容易出現的現象,而會有股債雙殺,想當然也會有股債雙漲的情況,可以想像當市場從不安中復甦或是資金在重新回到市場時,股票與債券的價格就會發生雙雙上漲的現象。
因此作為一個投資人需要做到的是將資金儘可能的做靈活性的配置,藉由分散風險來減低單一資產波動的影響,並根據周期投資的邏輯調整資金水位,試著找到自己能夠長久在市場上生存的方式。